>
当前位置
  1. 主页
  2. 授粉
  3. 关于熊蜂
  4. 蜂蜇

蜂蜇

概述

一般来说,熊蜂是温顺的昆虫,只有在蜂箱受到惊扰,进行自我防御的时候才会蜇人。在蜂蜇过程中,蜂毒会一同注入人体内。仅有雌性熊蜂(蜂王和工蜂)具有蜂针,而雄性熊蜂没有。熊蜂与蜜蜂不同,其蛰针没有倒刺,因而蛰后其蜂针并不脱落,能不断进行几次蛰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熊蜂蜂蜇仅能引起局部肿胀,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导致过敏反应。

蜂蜇引起的局部反应

熊蜂的蜂毒与黄蜂和蜜蜂的蜂毒一样,含有直接影响皮肤血管的物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蜂蜇后会在蛰伤部位周围产生局部胀痛、红肿和瘙痒反应。有时,肿胀现象比较明显,特别是在身体皮肤宽松的地方,如眼睑。通常情况下,这些局部反应会很快消失,但在某些情况下可持续几天。如蛰伤口腔或咽喉可能有窒息的危险。

蜂蜇引起的过敏性反应

对于一些人来说,身体可产生与蜂毒中蛋白结构相应的IgE类抗体,可通过血液分析来确定身体内是否存在这些抗体。可产生IgE类抗体的人群就会在下一次蜂蜇中产生过敏性反应。由于在蜂蜇前人体内没有抗体,通常第一次蜂蜇产生过敏性反应现象的概率非常低。
过敏性反应症状表现为蛰伤部位出现明显的局部肿胀。有时,整个肢体都会受到影响,甚至会引起全身过敏反应。但全身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并不经常发生,其症状特征之一是不仅仅是蜇伤部位的肢体而是整个全身发生过敏反应。其症状表现为荨麻疹伴瘙痒,甚至是脸部和脖子肿胀。同时,可能伴有肠胃不适(如呕吐和腹泻)、头晕、大量发汗及冷颤,呼吸系统也会受到影响。过敏性人群会出现喉咙发痒、咳嗽、胸闷、喉咙肿大导致呼吸困难。病情严重者,可能会血压下降、昏倒、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症状一般在蜂蜇30分钟内出现。如果反复发生过敏性反应,会导致症状越来越严重,也就是说过敏性人群在每次被蜂蛰伤后的病情会越来越严重。

蜜蜂蜂毒的交叉过敏反应

由于熊蜂和蜜蜂蜂毒含有相似的蛋白结构,对熊蜂蜂毒过敏的人群也会对蜜蜂蜂毒过敏,这种现象叫做交叉过敏反应。

药物的相互作用

一些药物(如治疗高血压药物(β受体阻滞药),抑制剂和阿司匹林)会加剧过敏性反应。可能受到蜂蜇的人群,应当避免使用这些药物。蜂蜇后,建议不要饮用含酒精类的饮品或体力劳累。

预防蜂蜇

请勿激怒熊蜂:不要惊扰熊蜂,不要迎面撞向飞来的熊蜂,正确使用熊蜂蜂箱,不要碰撞蜂箱,避免使用香水。

局部反应治疗

在蜂蜇部位敷用冰块,会缓解症状。乳膏剂也可缓解症状,但效果没那么显著。抗组胺类药剂(如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仙特明,Xyzall,Estivan,皿治林或太非)也有一定治疗效果。但这些药剂可能引起过敏性反应。如蛰伤口腔或喉咙,请到医院急诊就诊。

过敏反应的处理方法

万一引发过敏反应,须保持镇定。焦虑反而会加重病情。呼叫药物医生或者紧急状况处理,越快越好,解释清楚发生了什么。如果感到晕眩,请立即平躺,举高双腿。通常诊治会用到注射肾上腺素,抗组胺剂,皮质类固醇。如果是呼吸上的问题,可以用肾上腺素吸入器或者注射肾上腺素。心血管的问题必须去医院治疗,越快越好。

脱敏治疗

如果您对蜂蜇有过敏性反应,可采用脱敏治疗。脱敏治疗过程中,身体将逐渐适应(不敏感或具有耐受性)熊蜂蜂毒。这种治疗必须在专业的医疗中心进行。在比利时和荷兰,有对熊蜂蜂毒过敏和免疫治疗的专业医疗中心。
如需了解您所在地区医疗中心的信息,请联系您的工作单位或家庭医生。

结论

A蜂蜇过敏性反应极为罕见。然而,由于过敏性反应后果可能非常严重,请给予一定重视。

建议采用以下预防措施:

  • 禁止对蜂毒过敏的人进入温室。如有必要,请在温室入口处张贴相关规定。

  • 尽量避免惊扰熊蜂和蜂箱,接近蜂箱时尤为小心。

  • 请给员工发放抗组胺片,如被蛰伤,督促员工服用药物。注意不要引起不适症状。

  • 如遇蛰伤紧急事件,请与您的工作单位或家庭医生确认去哪家医院就诊

  • 此外,还建议随身携带肾上腺素注射器(自动注射器; ALK)或肾上腺素注射剂安瓿(肾上腺素Denolin)或将其放在近处,以便蛰伤时可自行注射药物进行治疗。

致谢

在此,我们特别感谢伊拉斯莫斯医疗中心的H. de Groot博士,  A.-M. Kochuyt博士 (UZLeuven) 和W. Stevens 博士(UZAntwerpen)所提供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声明

碧奥特公司对温室内或(和)外由熊蜂对人、动物、植株或其它物体造成的损坏不负责任

更容易点儿

如果您让我们知道您在哪里,您喜欢什么语言,我们可以为您提供更多的有关建议。谢谢!

PS:您只需要设置一次。